Header Ads

【夢VS夢想】

[關於夢]

根據詞典【註1】解釋,關於夢,是人類在睡眠時,局部大腦皮質還沒有完全停止活動而引起的腦中表象活動,內容常常很離奇。有時候睡眠時身體各部分有不舒適的感覺,如口渴、飢餓、膀胱充尿等,也會傳到大腦皮層而引起發夢。

然而在wiki百科上,說到夢是一種主體經驗。人在睡眠時產生想像的影像、聲音、思考或感覺,通常是非自願的。在科學角度,做夢與快速動眼睡眠(REM sleep)有關,那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,其特色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、腦橋(pons)的刺激、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、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痺。


但無論到底夢是怎麼一回事,自古以來,做夢卻像是人類的一個能力。雖然《曠野的聲音》【註2】中提到的部落人晚上睡覺不做夢,除非他們把夢招喚進睡眠中,但這個部落的人在面臨任何問題時,都會在夢裡面尋求幫助和解答。

如此可見,夢與人類的關係如此緊密。當人談到夢,你會聽到各種解說。關於夢的解析,人類一直都為此做了許多的探索,試著從中找尋著甚麼秘密似的。然而我們關心和比較值得思索的是,夢到底可以帶給我們甚麼樣的意義?

在心理及精神分析,從弗洛伊德到榮格,縱使他們理論不相為謀,最終各走各路發展自己的學說,但他們都提及夢與人之間的意識和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課題。

人說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。而我認為夢的奧妙,也常帶著我們去探索自己,認識自己。而那些懂得在夢裡面得到成長的,也就像是心靈深處,一個滋養生命的養份,讓其發展更為豐富並逐漸完整。

[關於夢想]

關於夢想,當你翻開詞典解說,你會發現夢想與夢的層次和境界有很大的不同。詞典中寫到:夢想是一種渴望,一種妄想。

用來分析和比較,可能會覺得,『夢』比較接近外在現象(肉體反應)和起因,『夢想』則比較像是心理現象(內在反應)和反應。但有時候這樣的說法也有點矛盾和不夠貼切,畢竟這一些都是心理狀態的描述。

但我其實有一陣子老不服氣關於夢想就是一種『妄想』的解釋,似乎像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追求。會有如此的反應,其實也是因為我愛把『夢想』掛在嘴邊,舉凡想實現的許多事情,就把這兩個字搬出來。

這樣的不服氣還記得某次與學弟談及未來憧憬談及『理想』【註3】的時候,才有了點釋懷。而自從學會了說『理想』,我才比較能接受關於『妄想』這樣的陳述,也從此不輕易的把夢想往嘴邊掛。

但是,很多的『理想』都起源於當初很簡單的一個渴望、一種妄想,不是嗎?然而『夢想』有的時候,來自於一場『夢』。

20070821 By 六甲豆子

註1:《現代華語詞典》,上海書局出版。
註2:智庫文化,水準書局出版。原著作者瑪洛.摩根,譯者李永平。
註3: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(多指有根據的、合理的,跟空想、幻想不同。出自《現代華語詞典》,上海書局出版。

沒有留言

技術提供:Blogger.